2025高级动态艺术装置训练营·第二期成果回顾一:《机械鸮》机械艺术装置
2025年8月19日至2025年8月23日,来自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南通理工学院、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三江学院、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等学校的各专业师生共赴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参加由投石智能、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和南京市玄武区人工智能企业商会联合主办的高级动态艺术装置训练营(第二期)课程,为期4.5天的课程中,学员们不仅通过学习课程掌握了动态艺术装置的原理拆解、常见范式等理论知识,更通过课程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动态艺术装置!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创意盛宴,欣赏学员们独具匠心的动态艺术装置作品吧!
机械鸮:科技造物与自然之美的共生隐喻
作品《机械鸮》以极简美学为骨架,以精密机械为肌理,将 “猫头鹰” 这一自然生灵的形态与机械传动的逻辑巧妙融合。它既是对自然生命的仿生致敬,也是对科技造物之美的直白展现,最终通过互动体验串联起社会、人类与自然的深层关系,让观者在机械的律动中感受科技时代的双重魅力。
作者: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教研组 徐嘉嘉
三江学院艺术学院演艺学院教授 罗伟安
技术支持:南京投石科技
一、视觉与机械:极简形态下的 “生命感” 营造
《机械鸮》摒弃冗余装饰,以 “外露式机械结构” 为核心视觉语言,通过精准的机械设计让静态装置拥有动态的 “生命感”,实现自然仿生与机械美学的平衡。
极简视觉:白色双翼的纯粹表达
装置以纯白色机械双翼为视觉焦点,无多余色彩与装饰的设计,既呼应了 “极简主义” 的审美取向,又让机械结构的细节(如齿轮咬合、连杆联动)清晰可见。这种 “去装饰化” 的呈现,让观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机械运动本身,凸显 “无需掩盖的造物之美”。
精密机械:仿生飞行的技术实现
装置通过 “传动机构 + 动力单元 + 传感器” 的组合,精准还原猫头鹰飞行的核心姿态,让机械拥有拟真的动态逻辑。
双翼扑动:齿轮传动的生命律动
白色双翼的运动由齿轮组驱动,齿轮的精准咬合带动双翼上下摆动,模拟猫头鹰展翅、收翼的自然轨迹。机械传动的“咔嗒” 声与双翼的开合节奏同步,打破了金属的冰冷感,赋予装置 “呼吸般” 的生命韵律。
升降飞行:步进电机的循环控制
核心动力源自步进电机,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实现机械鸮整体的循环升降。升降速度经过精心调试,既避免了机械运动的生硬感,又还原了鸟类飞行时“上下起伏” 的轻盈姿态,让 “仿生飞行” 更具真实感。
精密机械:仿生飞行的技术实现
装置通过 “传动机构 + 动力单元 + 传感器” 的组合,精准还原猫头鹰飞行的核心姿态,让机械拥有拟真的动态逻辑。
精密机械:仿生飞行的技术实现
装置通过 “传动机构 + 动力单元 + 传感器” 的组合,精准还原猫头鹰飞行的核心姿态,让机械拥有拟真的动态逻辑。
互动触发:双红外传感器的协同逻辑
装置搭载两个独立的红外线传感器,分别对应 “双翼扑动” 与 “整体升降” 功能:
单独触发任一传感器,仅启动对应动作(如触发 “飞行传感器” 仅双翼摆动,触发 “升降传感器” 仅整体升降);
当两个传感器同时被触发时,装置进入 “完整飞行模式”—— 机械鸮在上下升降的同时同步扑动双翼,完整还原 “飞行” 的动态场景,让互动体验更具沉浸感。
二、核心隐喻:机械鸮背后“人与自然” 关系思考
《机械鸮》的价值不仅在于机械与美学的融合,更在于以 “仿生机械” 为媒介,隐喻社会、人类与自然的三重关系,传递对 “自然保护” 与 “科技边界” 的深层思考。
对自然的敬畏:保持“安全距离” 的生态启示
猫头鹰作为自然生灵的代表,装置通过 “双传感器触发” 的互动逻辑,暗合 “人类与自然应保持安全距离” 的理念:
单一传感器的 “局部触发”,如同人类对自然的 “适度观察”—— 不干预、不侵入,仅以欣赏者的身份感受自然之美;
而 “双传感器同时触发” 才启动 “完整飞行”,则隐喻着 “人类活动若过度介入自然(如过度开发、破坏栖息地),会打破自然原有的平衡”。装置以此提醒观者:自然之美需要共同保护,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本质上是对 “人类与自然共生边界” 的尊重。
对科技的审视:造物之美的“双重价值”
作品并未将 “机械” 与 “自然” 对立,而是展现二者共生的美感,传递 “科技造物与自然万物同样值得欣赏” 的观点:
自然之美:是猫头鹰飞行的灵动、生物形态的精巧,是源于生命本身的 “原生之美”,给人以视觉与情感的温柔触动;
科技之美:是齿轮咬合的工程精度、芯片控制的功能逻辑、电机传动的力量感,是人类智慧创造的 “理性之美”—— 它无需装点,机械结构的 “外露” 恰恰让这种 “功能之美” 直白呈现,带来触觉(如金属质感)、听觉(如齿轮声)、互动感的多重震撼。
这种 “双重美感” 的并置,正是作品对 “科技时代魅力” 的诠释:科技不是自然的对立面,而是可以成为致敬自然、连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 —— 当机械精准还原自然生灵的姿态时,科技本身也成为了 “美” 的载体。
三、作品主旨:在机械律动中看见 “共生” 的可能
《机械鸮》最终想传递的,是一种 “共生” 的理念:
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尊重自然规律,保持安全距离,才能让自然之美永续;
科技与自然的共生:科技不必以 “征服自然” 为目标,也可以是 “模仿自然、致敬自然” 的工具,让造物之美与万物之美相得益彰;
人类与科技的共生: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与美感时,也需思考科技的边界,让科技始终服务于 “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一终极目标。
当观者触发传感器,看着白色机械双翼随升降同步扑动时,不仅能感受到机械运动的精准与美感,更能在这一互动过程中,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与科技的关系 —— 这正是《机械鸮》超越 “机械装置” 本身的深层意义。
硬件参数:
硬件组成:
1、投石科技自主研发电机驱动板
2、红外传感器
3、铝合金
4、3D打印件
5、不锈钢固定件
6、42步进电机
尺寸:
500mmx120mmx600mm